close

上海交大:學生和“青椒”一起玩創新

經過多輪專傢“背靠背”意見征詢及多層次分析方法分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日前公佈《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結果》,這項評估對全國各大高校最近5個“賽季”進行“綜評”。結果顯示,上海交通大學以滿分的成績排名第一,其後依次是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0多所名校。

到底是什麼樣的大學可以力壓群雄、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沃土?記者註意到,這早就不是上海交大第一次在創新領域取得好成績,此前在第15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上,該校以總分510分的歷史最高分第五次捧得象征最高榮譽的“挑戰杯”,並成為該賽事歷史上首個連續四屆獲得最高榮譽的高校。

學校辦學水平到底如何?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

從本科生到博士生培養創新血液

劉宇翔,是上海交大-巴黎高等卓越工程師學院2015級的本科生。2017年11月,他剛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傢一等獎,在此之前,他也是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的提名獲得者。

他記得,從大一開始,學校裡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加入大學生科創室。科創室被同學們形象地稱為“大學生課外科創的搖籃”。目前,這樣的科創室在上海交大已經有50個。每個工作室都配備指導教師,提供實驗場所,還有資金支持。

展開剩餘78% 劉宇翔是大學生數學建模科創室的一員。每到數學建模比賽前夕,學院團委微信公眾號、網站都會發送報名宣傳鏈接,報名之後,學院會組織系統的培訓,數學老師和學生進行經驗分享。“雖然數學建模暫時沒有產出成果、沒法向公眾展示,但學校還是會繼續支持我們,不急於求成。”劉宇翔最感動的,莫過於學校的“大氣”,這種層次完善、系統分明的科創培訓體系,為學生參與科創提供瞭機會。

上海交大一直奉行“讓創新成為凝結在交大學靜電油煙處理機生血液中的一種精神”,除瞭針對本科生的創新培養,交大博士生的科創成果也引人矚目。

前不久在第15屆“挑戰杯”中獲得特等獎的趙國成,就是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的博士新生。他從龍卷風現象獲得深海采礦靈感,專門瞄準富含多種陸地稀缺礦產資源的“鎮海之寶”錳結核。他和團隊設計制造出“基於漩渦水動力特性的觸須集群式海底集礦裝備”。

由於許多測試要在水下進行,學生們常常和老師一起套上漁民穿的大皮褲入水觀測。有時為瞭抬起水底重物,稍稍彎腰,池水就從側面開口倒灌進來,凍得他們瑟瑟發抖。最終,這種極具創意的海礦開發模式已申請多項國傢發明專利和國際PCT專利,收入趙國成至今申請的60多項專利群中。

學生和“青椒”一起“玩”到深夜

在交大閔行校區土木環境樓裡,臨近半夜,一屋子仍然燈火通明。這裡正在進行的,是晚間課程“創新結構模型設計與制作”。這門課是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在全國首創的課程,由於一堂課有1個小時的理論講解再加上5個多小時的模型設計、制作、加載,學生們經常和老師一起從傍晚6點半一直“玩”到深夜下課。

“記得有一次半夜,學生傢長打電話來問學生在哪兒。”上海交大結構設計競賽指導團隊的負責人宋曉冰說,“回復說在上課,傢長起初不信,說從沒見自己孩子這麼用功過。解釋瞭半天,傢長才相信。”

據介紹,這門課的雛形是為全國結構設計大賽準備的賽前培訓,但作為帶領交大學子獲得10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的“老將”,宋曉冰並不滿足隻教會學生比賽,他希望讓那些沒有比賽的學生也能得到全方位的能力提升。

青年教師陳思佳上一節課的節奏就是“5個加”:先是長達5小時的模型設計、制作、加載,比如一個承重建築模型,不斷往結構上加砝碼;之後,就是長達5秒鐘的驚心動魄,“還要上最後一塊砝碼,小心,穩住!”而最後,就是0.5秒鐘的“灰飛煙滅”,模型必須達到極限被壓垮塌。最初課上到半夜時,保安大叔經常頭疼,一催再催,後來保安大叔也跟師生們“玩”到一起下班。

“本來看似很枯燥的課程,用這種模式教希望能夠有趣一點。”12年前,陳思佳還是首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獲得一等獎的學生,她告訴記者,土木系不大,一屆隻有五六十人,每一個青年教師都在想如何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集中提升學生能力。

她介紹,上海交大結構設計競賽指導早已淡化瞭傳統的報名集訓模式,從“以賽代練”轉型為“以教代練”,融入課程教學,“現在我們土木工程系任何三五人組隊參賽,都不輸別人”。

“小”團隊有“大”指導,院士來瞭

你可能無法想象,上海交大入門級的學生科創室,有著無比大牌的導師。從土木工程王牌劉西拉教授到王如竹教授等全國聞名的老師,都是科創室的指導教師。甚至中科院院士、遺傳生物學傢、國傢973計劃首席科學傢賀林,也會為一個由8名本科生組成的科創室做指導。

這8名同學組成的小團隊上個月在波士頓國際基金工程機器設計大賽(iGEM)中獲得瞭交大史上第八枚金牌。12月21日,賀林院士通過視頻電話的方式,為他們的“iGEM”隊伍點贊。

幾名上海交大大三學生早就聽說過iGEM大賽的傳聞,那些極具創新性的項目由一群與自己同齡的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頓時對合成生物學產生瞭興趣,想要參與其中一試高低。但組建自己的團隊必須要有實驗室和指導老師,還靜電機需要大量的研究經費支持。

學生膽子大,找到瞭賀林請求指導和幫助。在仔細瞭解iGEM的情況後,賀林親自擔任領隊和總指導,最終上海交通大學第一支iGEM團隊在Bio-X研究院閔行分部正式成立,並命名為SJTU-BioX-shanghai。

賀林平時工作繁忙,但隻要iGEM團隊出國比賽,他都盡量安排帶隊出征。“指導老師、研究院及學校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專業指導和必需的資源平臺,給學生營造自由寬松的環境和營養豐富的成長土壤。”賀林認為,學生科創室是院士與學生溝通的很好平臺。

上海交大團委書記方曦介紹,學校構建瞭一個“前端土壤、中端載體、後端輸出”的三層科技創新教育體系,前端就是科創室,它為學生提供固定場地、師資、設備、智力的支撐,向全校開放,跨學科交叉。“國傢級、國際級競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學校校內外各類競賽也是練兵場。”方曦說,目前上海交大全校已經資助瞭100餘項高水平科技競賽,覆蓋學生總計4萬餘人次。(實習生 喻琰 記者 王燁捷)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0) 網站地圖 首頁

新聞

財經

體育

娛樂

軍事

汽車

房產

圖庫

小說

歷史靜電機推薦

科技


3A53012C845584EF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jl113ft51 的頭像
    xjl113ft51

    艾利的網購推薦

    xjl113ft5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